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刺梨汁及果酒研发生产项目(一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8月15日-2025年8月22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33727482
传 真:0851-33281023
通讯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迎晖大道安顺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
邮 编:561000
项目名称 |
刺梨汁及果酒研发生产项目(一期) |
建设地点 |
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贵州普定经济开发区一期标准厂房8、9栋 |
建设单位 |
吉益贤(贵州)健康产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贵州怡宁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项目概况 |
项目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贵州普定经济开发区一期标准厂房8、9栋,总占地面积约4000m2,项目租用安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一期标准化厂房。建设压片糖果生产线一条,设计生产能力为10t/a;刺梨汁生产线一条,设计生产能力为200t/a;刺梨酒生产线一条,设计生产能力为100t/a。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严格落实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主要为隔断装修、生产设施、环保设施安装。1.施工期人员生活污水经收集后由园区已建化粪池处理后进入园区污水管网。2.施工作业面和道路适时洒水、控制运输车辆行驶速度控制降尘;3.采用低噪声设备,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时间,施工噪声通过采取以上等治理措施后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4.装修产生的水性漆桶应收集后外售给区域废旧物资收购站或交由区域环卫部门处理,不得随意丢弃,禁止采用油性漆进行装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处理;建筑垃圾能回收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运至政府指定的填埋场填埋。
(二)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按照“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原则设计建设排水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排入园区管网最后排入普定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刺梨果汁生产线废水、刺梨酒(含蒸馏酒、泡制酒、养生酒)生产线废水、纯水制备浓水等生产废水经收集后进入自建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设计规模为25t/d,采用“气浮+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沉淀”工艺,处理后污水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最终进入普定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三)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压片糖果生产线采取减缓投料速度、定期清理投料区域的地面和设备、在投料区域适当增加湿度等措施,控制粉尘,无组织排放颗粒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定时对果酒生产线进行检查,保证能时刻接收刺梨果汁生产线产生的果渣,减少果渣堆存时间;采用密闭装置对酒糟、坏果进行暂存,必要时候喷洒除臭液;干燥、闷热天气需增加清运频次,减少厂区堆存量;清运时应采用密闭运输车辆进行运输,防治出现渗滤液泄漏,物料抛洒等措施,降低果渣堆放、酒糟堆放、坏(次)果(含混在其中的树叶、树枝)堆放产生恶臭。对处理设施进行加盖或密闭处理,防止恶臭气体外泄,适当喷洒除臭液;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在污水处理站周围种植绿化带,利用植物吸收恶臭气体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控制污水处理中恶臭的影响。 (四)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运营期本项目在设计上选用低噪声设备;在设备安装时设置橡胶或弹簧减振片、墙壁选用隔音效果好的材料进行建设;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经过上述处理措施处理后,项目产生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 (五)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设置垃圾桶,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各类废弃包装袋收集后定期外售;刺梨鲜加工时进行拣果产生的坏(次)果收集后外售给养殖场作为饲料,日产日清不在厂区暂存;养生酒发酵将产生少量酒糟,外售给下游饲料制造企业作为原料,日产日清不在厂区堆放。污水处理站运行中产生的干污泥定期委托环卫部门进行清掏转运处置;纯水制备产生的废活性炭和废旧RO过滤膜由厂家更换收集处理;化验室废培养基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废机油、润滑油及污水处理站产生废紫外灯管属于危险废物,经危废暂存间分类暂存后,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危废暂存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23)建设;危废处置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2023)及《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 2012)中有关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要求。 (六)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环境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