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普定民泰精神病医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2025年8月21日-2025年8月28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51-33727482
传 真:0851-33281023
通讯地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迎晖大道安顺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科
邮 编:561000
项目名称 |
普定民泰精神病医院建设项目 |
建设地点 |
安顺市普定县猫洞苗族仡佬族乡中兴社区又奋组 |
建设单位 |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贵州科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项目概况 |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项目属于目录中的鼓励类“三十七、卫生健康:1、医疗服务设施建设:预防保健、卫生应急、卫生监督服务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传染病、儿童、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和康复医院(中心)、护理院(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全科医疗设施与服务,医养结合设施与服务”,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项目选址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不在普定县复核上报的生态红线范围内,选址合理。在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表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前提下,我局原则同意《报告表》的中所列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工艺和采取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 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严格落实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车辆清洗及洗车废水经临时隔油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生活污水依托原有地块内的化粪池后排入猫洞乡污水处理厂。2.施工作业面和道路采取适时洒水、运输车辆加盖篷布等措施控制降尘;3.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合理安排施时间,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和先进工艺进行施工,施工机械设备要加强保养和维护,施工噪声通过采取以上等治理措施后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4.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废包装材料收集后外售给废品回收单位;建筑垃圾能回收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运往当地政府指定的地点处置;装修工程产生的废油漆桶经收集后,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 (二)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措施。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经雨水管网排放,综合废水经医院内自建的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污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A2O+消毒),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污水处理达到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2标准后通过加泵的方式排入自建管道排入污水管网后,最终排入猫洞乡污水处理厂。化验室酸碱废液经中和沉淀池预处理后排入医院处理设备;检验室检验用水应在化验室水池旁设专用收集池,经酸碱中和预处理后再引入院内污水处理设备。 (三)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污水处理设施为密闭运行设备,采取周边种植绿化带、喷洒除臭剂可进一步减轻恶臭气体的影响,污水处理站废气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表 3)。备用的发电机使用的燃料为轻质柴油,备用柴油发电机废气由专用排气管引出发电机房排放,排口朝上,避开人群呼吸带,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医疗垃圾由相关资质单位及时清运,禁止长时间存放,加强室内通风,采用除臭剂(主要为生物除臭剂)进行室内空气净化,场界恶臭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1993)表 1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中二级新扩改建标准;场界 H2S、NH3执行《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22)标准限值要求。食堂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由楼内烟道导向楼顶高空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试行)。 (四)严格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本项目在设计上选用低噪声设备,声源置于室内,在设备安装时设置橡胶或弹簧减振片、墙壁选用隔音效果好的材料进行建设;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经过上述处理措施处理后,项目场界噪声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 (五)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运营期设置垃圾桶,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理;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经医疗废物暂存间分类暂存后,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医疗废物暂存间应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23)、《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建设;处置应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2023)及《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 2012)中有关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要求。 (六)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完善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应的应急措施,加强环境管理,确保环境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