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密切掌握水源水质变化。按照安顺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开展市级、县级和农村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市级、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每月监测1次,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每季度监测1次。监测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均100%达标。
二是大力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按照技术规范完善水源保护区标志设置,实施一级保护区人为活动频繁区域物理隔离,在保护区道路穿越区域设置道路警示牌,建设防护栏、导流沟和应急池等应急防护设施,安装在线视频监控。在夜郎湖、桂家湖,平坝区音关桥、石朱桥,关岭自治县高寨,紫云自治县板母、三岔河7个饮用水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

夜郎湖
三是大力实施水源保护区排查整治。结合我市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导致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供水情况年际变化相对频繁的现状,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纳入动态管理,在全市建立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年度排查整治机制。每年在上年度基础上开展辖区内农村千人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和巩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成效。
四是不断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技术水平。建立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年度评估机制,从水质状况、保护区标志设置、保护区环境管理等方面开展评估调查,完成国家、省级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系统填报,建立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信息数据库和大数据矢量管理系统。

桂家湖饮用水水源在线监控
五是严肃查处水源保护区内各类环境违法行为。针对今年极端天气情况,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各县(区)分局开展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严肃查处水源保护区内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及时消除水源周边风险隐患,多措并举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