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安顺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就2024年安顺市生态环境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发布会上公布的《2024 年安顺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安顺市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发布会现场
在环境质量方面,安顺市成绩亮眼。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 99.5%,较去年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PM2.5浓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2 微克/立方米。12个国控、省控主要河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维持在 100%,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同样为100%,且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
水环境治理方面,实施《安顺市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态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12个国控、省控主要河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入河排污口监测率也为 100%。持续监测中心城区13个黑臭水体,水质均为非黑臭水体。河(湖)长制下33条河流54个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并启动了安顺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富营养化防治与水华控制技术应用及工程项目,还与贵阳贵安开展了红枫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联合执法检查,猫跳河(安顺段)获评贵州省美丽幸福河湖称号。
在生态保护方面,安顺市治理石漠化面积351.68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 104.2万亩,获创省森林乡镇19个、森林村寨328个、景观优美村寨43个、森林人家283户,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2.35%。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93.2万亩,占全市国土资源面积的21.18%。镇宁自治县六马镇省级 “两山” 实践创新基地获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典型案例,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定,生态质量指数(EQI)为68.5,综合评价为“二类”。
“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实施《安顺市 “无废细胞” 创建实施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42个建设指标,细化为47项工作任务。目前42个建设指标已完成27个;47项工作任务完成 26 项,占40.42%。建成10类133 个 “无废细胞”,《推进医疗机构可回收物利用,助力园区减污降碳》案例入选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首批典型案例,为全省 “无废城市” 建设提供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