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法规标准

安顺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目标

日期: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我国现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将生态环境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地扛稳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政治责任,依法、精准、科学治污,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依法全面履职,提高生态环境执法水平,坚决杠起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责任,继续抒写安顺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新篇章。

一、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完善工作机制

1.推进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督察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市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将法治建设相关指标纳入年度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将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依法履职情况列入领导干部年终述职述责述法内容。结合《安顺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督政、督企,对全市开展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工作监督检查,适时通报有关情况。

2.开展法治培训、提升素质技能。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工作人员及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开展专题法律知识培训,继续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纳入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执法人员法治思维和执法能力水平。

3.起草制定《安顺市推动职能部门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

二、依法立法和完善规范性文件管理

4.积极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工作。

5.认真贯彻落实人大执法监督工作,积极参与地方立法规划和计划工作。

6.依法依规开展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清理工作。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凡是行政规范性文件,均要纳入合法性审核范围,做到应审必审。不得以征求意见、会签、参加审议等方式代替合法性审核。未经合法性审核或经审核不合法的文件,不得提交集体审议。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实施,坚持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按要求开展相关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确保与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文件、现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一致。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及归档要求。

三、深入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7.严格执行行政决策程序制度。贯彻落实《贵州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规定》等文件精神,落实法律顾问提前介入制度,强化部门内审程序,推进重大决策应审必审。全面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廉洁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具体要求,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结果科学公正合法。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8.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贯彻落实《安顺市生态环境局监管执法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年内综合采取听汇报、查台账、召开座谈会、随机抽查、实地督查等多种方式,不定期对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各派出机构行政执法监督重点推进工作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并实行半年度工作情况总结报送制度,支队、各派出机构在6月底及12月底前报送半年度和全年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根据《安顺市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强化全方位、全流程监督,不断提高执法质量。加大对执法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执法、逐利性执法等有关责任人的追责力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和处理机制。开展常态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建立并实施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发挥行政执法监督员日常监督作用。

9.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及《贵州省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不断提高履行政府职能的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0.严格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依法审核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案件。

11.规范执法人员执法证件管理,严格人员审核,定期清理证件,规范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五、防范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环境安全稳定

12.提升巩固行政复议应诉能力水平。做好行政复议应诉答辩举证,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履行出庭应诉职责,做到出庭率100%。开展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分析研判,充分发挥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及法律专家在行政复议、应诉等方面的支持作用,在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降低行政争议案件发案量,力争实现行政复议零撤销,行政诉讼零败诉,行政复议纠错案件和行政败诉案件过错责任追究。落实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制度,每年至少现场旁听或在线观看庭审一次。对涉及本单位的行政诉讼案件,集中现场旁听或在线观看。

六、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环境法治普法宣传

13.完善安顺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机制。促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规范化、精确化、科学化,推动建立适应制度化、常态化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形势的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专门机构,配备专门负责相关工作的人员,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索赔队伍。继续深入案例实践,以案件办理为抓手,多办案,办好案,探索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有效推动受损的生态环境得到及时修复,充分实践和发展安顺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以及各项配套制度,为全面系统化的损害赔偿工作,地方立法奠定坚实基础,再接再厉,再出新绩。指导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改革制度建设工作,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典型案例及法律法规宣讲活动。

14.强化生态环境普法宣传。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按照普法责任清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推进普法与执法有机融合,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最好的普法的理念。建立以案释法制度,有计划的开展以案释法工作。加强典型案例整理编辑工作,定期面向社会公众发布各类典型案例。充分利用“6.5”世界环境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集中组织开展宪法、民法典及生态环境法律法规规章专题宣传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

  • 省环境监察局:赴安开展重点用车大户和机动车检验机构联合执法检查2025-05-19
  • 市生态环境局党委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2025-04-11
  • 安顺市2025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备案企业名单2025-03-10
  • 安顺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目标2025-02-24
  • 安顺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2025-01-20